居士大德,
祝願大家聞法歡喜,天天開心。
阿彌陀佛 🙏
今天我們繼續談菩薩的四攝法,前面已經討論了布施和愛語,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利行,也就是利他的行為。
利行的核心,是要根據對方的實際情況,提供適當的幫助,讓對方在佛法中增長功德。因此,如果我們所做的善行不符合他所希望或不是他所能作的,即使是出於善意,也可能會讓對方心生距離感。意思就是說,我們的幫助應該是對方可以接受、能夠做到的,而不是給他太多的負擔包袱,讓他感到壓力或負擔。
很多時候,我們常說「我是為你好」,但這種善意未必能被對方領情。原因是我們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,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對方,而不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,理解他的實際需求與感受。
所以網路上有一句很貼切的話:「有些人只在乎對方跑得多遠,取得多亮麗的成績;但有些人則默默關心,希望對方在平靜、努力之餘,不忘善待自己。」從後者的詮釋表現來看,這句話體現出愛的多樣傳遞方式,然而,唯有對方真正感受到那份善解與關懷,這種愛才會成為支持,而不是壓力。
因此,利他就是要站在夥伴的起點,給予適時的關懷與尊重。像現在的父母,常常擔心孩子「輸在人生的起跑點」,每天放學後,還要補習、學才藝,總是給孩子安排滿滿的課程,但卻忽略了孩子是否快樂,是否承受得了這樣的壓力。我們或許認為這是為孩子好,但事實上,這更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期望與虛榮。
菩薩在教化眾生時,對於利他,他不會單純要求對方,而是會細心考量,如何在不給予過度壓力的情況下,真正幫助對方提升。這不僅僅是要求進步,而是關心對方的福祉;不是責備,而是善解與體諒。
這,就是我們所談的利他...
一同觀看影片~
學習了解更深入#心易法師的《成佛之道》🙏
TG1094-123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隨喜訂閱並按小鈴鐺提醒,感恩大德們發心訂閱🙏
🟨佛教慈悲志業基金會:www.cbzy.org.tw/